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专注务实落地的管理辅导服务
帮助成长型企业降本增效

服务热线:0592-5039533

24h 热线:153-5986-8993

务本咨询新闻

学习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分享】资深HR教您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返回列表 来源:务本咨询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分享】资深HR教您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18-06-27 13:53:11【

微信图片_20180626110101.jpg

者:张大志


题记:这两天各省出高考成绩,很多家长操心如何帮孩子填报志愿。也许你/你身边的朋友正在举棋不定,我特意写下这篇文章,为了让父母们在帮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多一些参考视角。人生关键就那么几步,在重要节点上的选择需要视野、思路和方法。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之后,它始终是普通人的进身之阶,是目前最公平的选拔机制。正因如此,填报志愿才非常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职场路该如何走。虽然未必一锤定音,但确实至关重要。


国内近三千所院校,超过五百个专业,选哪些学校、什么专业,如果孩子喜欢的专业就业面不广该怎么办?分数不够是复读还是出国?填志愿期间冒出的种种问题,会让家长和孩子出现选择困难症。


我本人有超过十年人力资源从业经验,除了在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还经常作为外聘面试官帮助国企、外企做校园面试官,针对填报志愿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的困惑,我总结出以下八点建议,分为以下三部分:


1、一个出发点:瞄准就业

2、三个步骤:先定学校、再定专业、最后定城市

3、四个诀窍:兴趣先行、不跟风盲从、合理期望、放眼长远


1、一个出发点:瞄准就业


上大学的近期目标就是希望毕业之后,有个好工作,进而能有比较顺利的一生,虽然困难仍然存在,但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仍然希望能适当回避,因此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时刻想着“以就业为出发点”。


企业和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有以下四个优于策略:


1、211、985毕业的学生优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

2、学习成绩优异、取得过奖学金的学生优于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

3、有学校社团经验的学生优于没有社团经验的学生;

4、有相关实习经历的学生优于没有相关实习经历的学生(此处的「相关」,并非与本专业相关,而是与应聘工作相关。)


在面试看简历阶段,HR就会基于以上四点来筛选应聘者,很多人没有面试机会,也正是因为在以上四点吃了亏。这其中隐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企业和单位看待学生的视角,需要身为父母的我们深入思考。


除了校园招聘外,学生走入社会后换工作也会考虑学校、专业和成绩,至少毕业前十年是如此。至于升职加薪,同样还是会参考学校与专业……


了解以上事实,我们在填报专业时有就有了思路,即先定学校、再定专业、最后定城市的顺序。



2、三个步骤:先学校、再专业、最后城市


原则:如果孩子学习成绩足够好,那自然选择211、985学校;如果分数不够,那就先非211、985学校的好专业,这里的“好”有两层意思,好就业或者是学校重点关注的专业;如果分数还是不够,那就要选择好城市,北上广深是首选,不要被“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忽悠了。


原因:优秀大学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自不必说,HR在看学校之后第二关注的就是专业,学校一般但是如果专业对口或者学生毕业的学校某专业很强势,那么仍然有机会;以上两点都不成了,那在一线城市大学里就读的大学生至少会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有更开阔的眼界,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3、四个诀窍:兴趣先行、不跟风盲从、合理期望、放眼长远



■ 兴趣先行


走入社会之后,孩子要独自面对挑战与风险,必然会经历低谷,此时兴趣将变成动力之源,否则就很容易放弃。


我认识一位著名风险投资人,会计专业毕业之后,他一直从事编辑工作,问及为什么时,得到的回答是:喜欢。几经折腾,他不但出版了数本小说,而且还成为出版文化领域小有名气的投资人,为很多后起之秀提供帮助。


试想如果他会计毕业之后按父母的意思进了银行,那世上估计会少个好作家;亦或者,当初填报志愿时他如果选了文学相关专业,那估计也可以少走些弯路。


人生的经历没有“如果”二字,但是马上要帮孩子填报志愿的父母,还有选择的机会。


您可能会问,我怎么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


有个职业倾向测试叫“霍兰德测试”,可在公众号【Leo张大志】中,回复【测试】可得到测试链接。


此测试会根据受试者的选项提供相应的职业建议,由此反推专业,准确度更高。


确定兴趣之后,填报志愿会更有方向,我们要拥有面向未来的视角。


■ 不跟风盲从


90年代国际贸易热,父母就让孩子读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发现国际贸易凉了;再后来计算机热门,父母就让孩子读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发现码农非常辛苦,而且容易猝死;现在人工智能比较火,试问父母准备怎么选呢?


在人生选择方面,不要跟风,风头早晚会过去,那些盲目跟风的人会被留在沙滩上。在填报志愿时,要特别留意“经验相关者的建议”,意思是提供建议人之前有相关经验,比如:朋友家里有孩子已经大学毕业 ,我们再去请教朋友的意见,可参考价值会提高。


■ 合理期望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不要对孩子过度奢望。


前一阵在国内上演的印度电影《起跑线》里有以下情节,父母在讨论孩子要不要上最好的幼儿园时,父亲的意思是之后机会还很多,未必非得在幼儿园就上最好的。


母亲回答:“如果咱们的女儿没有上好的幼儿园,就没法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毕业之后就要堕落……你负责吗?”


母亲的话包含着叫“滑坡效应”的现象,即一次错误的选择最终会带来明显的坏处,像是从坡顶溜到地面,表面上看起来没事,其实有事。


电影中母亲的想法有正确的一面,所以父母才竭尽全力让孩子上好学校,在起跑线上靠前一些。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点,家庭在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可以提供哪些帮助是填报志愿的基础。


比如:父母都在机械行业工作,孩子如果读相关专业,多半毕业找工作时孩子可以借助家里在行业中的人脉关系,多半能让孩子少走些弯路。


身为长辈的我们,在社会上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想让孩子最终成龙成凤,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先考虑下自己能为孩子提供哪些支持,举个例子:孩子说要考托福然后出国读书,父母一般说可以;孩子说我要读国外私立大学,估计绝大部分父母了解花费之后会打退堂鼓,这就是现实加诸于我们身上的限制。


了解限制是件好事,可以在边界之内加倍努力。


■ 放眼长远


如今社会开放,不再会有“一次选择定终身”、“一次考试定终身”之类的事情,这其实是好事,逆天改命的机会之后还会有,套用一句名言“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


针对填报志愿、上哪所大学这事,只是我们漫长人生中的一个节点,战略上不必特别在意;与此同时,具体方法(战术)上,我们则应该用足、用好,不要让自己后悔


因此我们才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单要看毕业之后的就业,还要看未来几十年孩子的路准备怎样走。具备此视角,填报志愿这件事会变得更清楚。


很多时候,跟风是因为时间线过短,觉得某专业十年内还是比较火的,问题是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会超过40年,下一代工作时间可能要更久。


拥有面向未来的视角,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也许才不会受过多限制。比如:考虑到国际贸易有起有落,孩子又不是很有兴趣,那还要不要报这个专业呢?或者选一个当下看来未必有前途的专业,但可能走的比较远的专业,像文学类、语言类……


总之,填报志愿是次机会,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再次审视自己,我的整体建议是:从兴趣出发、不盲从、拥有合理期望以及放眼长远、分析当下和未来的形势,我们也许有机会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企业招聘时的出发点就是希望有优秀的人才加盟,而在对方不了解应聘者的时候,毕业学校、专业成绩等因素就成了硬门槛,了解以上种种我们会发现进入大学只不过是个开始而已, 不能放松。


最后,“战术上重视”的意思是做到能做的,“战略上忽视”的意思则是要认识到任何一次选择都不能最终决定命运。命运始终与大环境因素、个人努力和机遇相关。


我也身为人父,也会面临孩子高考填报志愿的那一天,除了会重温这篇文章之外,我还会告诉儿子,“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祝好。


—THE END—


本文作者:张大志,「大志读书会」创始人、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资深人力资源管理顾问、知名财经作家。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