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专注务实落地的管理辅导服务
帮助成长型企业降本增效

服务热线:0592-5039533

24h 热线:153-5986-8993

务本咨询新闻

学习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原创】别让过去的经验成为今日的负债

返回列表 来源:务本咨询 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原创】别让过去的经验成为今日的负债扫一扫!
浏览:- 发布日期:2021-09-19 20:47:55【


微信图片_20210926084418_副本2.jpg


作者 | 陈招贵


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一些人长期处于财务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人从未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者买到他们以为是资产的负债。想想周边一些人,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他们以极高的杠杆贷款买下一套本不属于自己的大房子,却让自己陷入长期的负债中,表面上拥有房屋资产,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签字背负着庞大的负债。于是乎,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能谨小慎微,处处明哲保身。每天沉迷于战术性的忙碌和加班,却没有太大的勇气来思考如何创新,曾经的梦想根本不敢再想。渐渐地,职业生涯也日渐萎靡,甚至很快就到了发展的瓶颈。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联想到不少人在工作中也陷入如此的迷思。他们历经多年努力,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专业能力,晋升到重要的岗位,他们拥有了一些权力,建立了不少人脉关系。如果把这些通过努力所积累的资源,将其看作是个人工作资产,那也是毫无疑问和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对以往所形成的价值观和理念也会产生变化,当我们把过去的经验视为资产时其价值也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质变,甚至会成为阻碍职业发展的“负债”。这些改变会有如下的表现:


一、资深绩优和高职位者难以一直受宠


资深员工一向被视为高忠诚度的象征。传统观念认为,只要在一家公司待得越久,就表示经验越丰富,对公司的忠诚度也越高。一些传统企业就如科层组织,只要没有明显错误,时间一到自然会被提拔。这样的文化,容易让没有能力的员工变得自以为是,不再研究创新和创造价值,相反是“划痕走路”,甚至自我膨胀。总之,安逸且缺乏竞争的环境,容易让人形成惰性,如此在公司中自然会出现“三高一低”的现象,即资历、职位和薪资很高,但是战斗力和业绩水平低下。


我们也在一些企业中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位资深员工曾经在特殊领域有过亮眼的业绩,然而长久下来却再也没有进步。究其原因,他一直以为的功劳和绩效优异,并非完全属于个人的努力,这个成绩背后其实有企业经营者的重要决策,以及提供大量的投入,更有时间差、信息差,乃至不同系统所产生的洼地效应。当一个人总是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中,优越感就会让他止步不前。


站在公司的角度看,高职位的资深员工收入高,自然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他身上的附加值理所当然地要高于其他员工。这两年来,我们也看到研究生学历的高材生越来越多,一些大企业的年轻人成长速度也很快,这些人缺乏的并不是能力,而是机会。如果企业一直等不到老树和铁树开花结果,自然会寻求破解之策,毕竟企业总要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也发现,不少企业不再依靠超级能人,他们不想受制于极少数关键人,而是不断寻求外力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运作系统,通过标准化把个人经验和能力转变为组织能力。再者,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一些有年份的企业开始传承,此趋势更是伴随着全球疫情爆发而明显加快,新一代的经营者,所受的教育明显不同,他们相对比较不重视感情因素,而是关注业绩。


微信图片_20210926084915.jpg

二、专业技能并非完全不可替代


专业技术人员往往会被认为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这点当然毫无疑问,毕竟新产品开发、标准化管理、品质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他们。在过去,具有专业技能是工作的保障,甚至成为香饽饽而受企业上下尊崇。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改变,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需求增加,加上国家政策变化,企业发展目标也必然随着环境而调整,专业技术的竞争力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以近来不到三个月的巨变为例,我们就能深深感受到这样的变化。因为“双减”政策变化,大部分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几乎消失了,曾经在此如鱼得水的高材生,也不得不重新更换工作。无数码农和游戏开发者也难免面临着政策改变而不得不思考调整专业方向,否则再厉害也只能设计给自己玩的游戏了。哪怕是曾作为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的核心算法技术(“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和“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术),也会因为打击大数据“杀熟”和内卷式自动推送而不再成为香饽饽。况且,随着企业逐步把跨界和跨领域当作重要策略,各种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再熟练和高超的技术,也很容易被“降维打击”。我们看到很多企业IT部门的软件工程师,曾经对谁可以摆着一副高傲的脸孔,现在却很轻易地被零代码和低代码的技术迅速打趴在地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像二十多年前财会人员娴熟的算盘技能,现在已经毫无用武之处了。


因此,环境的变化,让大家逐渐了解到,多年来所积累的专业技能也只能表示你可以胜任过去的工作,却不能证明可以应付未来竞争的需求。企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专业技能需求,如此自然倒逼着每个人都要随时学习新知识,以满足未来的需要。一旦学习的速度落后于变化的速度时,就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三、牢固的人脉关系也可能会瞬间生变


如今的企业,经营者会不断调整内部结构,让它更适应新的目标策略,诸如组织扁平化和人员外派,或者上下游供应链整合,都是常见的事情。此外,投资者改变导致企业易主也比比皆是。职场中再用“跟对人”的传统观念是极不可靠和充满风险的。


另外,有些人可能过度钻营人际关系,从表面上看好像拥有很好的后台背景,然而这类人也容易被人贴上标签,认为他是某领导的人马时,一旦组织有所变化,这类人常常成为组织变动的牺牲品。正所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靠自己最好。


四、掌握资源愈多犯错的机会自然越大


在企业不景气时,如果耗用资源较多,却没有相对成果回馈时,掌握资源者所要承担的失败责任也是最大的,这意味着资源的运营者必须承担着更大的风险,身为职场中的经理人,应时刻检视自己所涉及的职务、人脉和权力等工作资产,其重要性是否在逐步降低。


一些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朋友,如果你的工作相对固定、重复性较高,自然会因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自动化、智能化的深入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特别是一些企业通过管理改善,把那些跨部门人工衔接的流程改为自动衔接之后,对掌握重要资源和信息的人依赖就没有那么大了。况且你掌握的那些资源都是公司的,以往资源分配决定权靠你的主观更多些,现在一旦数字化转型了,不是你个人在决策,而是数据帮你决策,系统会主动找你要资源,而你“不得不”给出来了。


五、以全新的心态来面对今后的挑战


1、自己对自己负责,建立自己的“职业成长和赚钱的可持续发展系统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企业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他们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并主动开创自我的前程,不能靠公司替他做职业生涯规划。参考这个观点,员工要自己做好定位,并寻思着在哪些方面持续学习和努力,以让更多好企业持续聘用自己。


最近看到北京某职业规划专家的分享,他说国外有人统计,靠买彩票一夜暴富的人,不出几十年不是暴毙街头就是一贫如洗。可见仅仅因为偶然机遇给您带来的职位和高薪,长久也不可持续。这和“你不可能赚到认知之外的钱”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现有的职位和收入只是结果,并非过程。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职业成长和赚钱的可持续发展系统。


2、掌握学习的关键时机


人们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所需要的历练和知识、态度、技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无论如何,自律和习惯性也是一种“技能”,这种基于纪律、专注、长期主义的训练是必须持续进行的,但基本功一定是在“精气神”最好的阶段训练形成的。


3、从心理建设开始


外部环境剧变,人们的职业生涯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被资遣、转业、换跑道、失去原来最拿手工作的情况。假如真的出现,切勿气馁和自暴自弃,适当对自己清零,不要太在意面子和尊严,要懂得调适自己的身心。我们要明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期顺遂没有坎坷反而忘记了危险和进步。适当走出舒适区,才能让自己更加成熟,而且对教育引导下一代也未必是坏事。


4、先解决经济问题再谈理想


传统的价值观中不能太在意钱,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树立远大理想,这个没有错。但是,所有远大理想的实现,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如果工作不稳定,随波逐流,眼前的需求无法满足,理想也难以实现,因此万万不可把理想和价值观附加于工作中,如此反而容易落得理想和现实两面皆空的境地。


5、建立职业平等观念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未来人们将会更加平等蓝领和白领。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导入应用,白领和蓝领的分界线将日益模糊,人们把更多时间精力投放在基层和现场将是常态化,反而传统白领的工作会更易被替代,所以我们应该改变,千万不要只用过去的经验看待现在和未来。


6、平衡厌倦枯燥和渴望稳定的两难


人们希望工作相对稳定,不愿意经常变化,尤其是害怕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和接受新事物。人们也容易对不够丰富化工作产生厌倦感。这是矛盾的!我们还是要回到本文的开头,我们轻易地把那些看似稳定的工作、丰富的经验、一帆风顺的旅途当作资产,但它们实际上是负债。那些应对变化和挑战所要保持的敏感度、速度、自律、专注,在短时间内会让我们不舒服,然而这些才是个人积累的真正的工作资产。

—THE END—